~佛七講話~ 主法和尚開示

心保和尚佛七開示~2017年3月

回目錄

各位法師,各位蓮友、居士:

修行需要發心,發心修行才是自己的功德,表示自己有力量,不是人家督促你,自己能夠自動,自己能往前邁進。所以發心來念佛也是一樣,自己在念佛上可以得到自在,可以得到歡喜,如同佛陀講完一部經,弟子們就是歡喜踴躍,信受奉行。所以修行念佛,我們信受奉行,我們也是用一顆歡喜的心來念佛。

淨土五經裡面有一篇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,出自楞嚴經,大勢至菩薩也是西方三聖之一,因此他對念佛法門相當有心得,在楞嚴經中,佛陀請幾位大菩薩講一講自己熟悉的圓通法門,大勢至菩薩就講了念佛圓通的法門。裡面說到:若眾生心, 憶佛念佛,現前當來。學佛的人可以成佛,念佛的人可以見佛,我們可以用種種的方法來了解佛,例如:佛俱足的三十二相、八十隨行好、十力、十八不共法、所謂三界導師、四生慈父等這些都是如實的一尊佛。我們也可以見法身佛,所謂件緣起即見佛,見緣起即見法即見如來,也有所謂是法平等無有高下,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見到平等就是見到佛,所以見到自己的自性,見到自己的心,與佛平等,見到自己的自性佛,所以佛也可以講無處不在,當我們見到自己內心是佛的話,所呈現的世界也就是佛國淨土,所以我們常講:溪聲盡是廣長舌,山色無非清淨身,鬱鬱黃花,青青翠竹都是佛的法身,都是佛的般若,佛的智慧。所以我們講:億佛念佛,現前當來必定見佛,去佛不遠,在念佛法門上慢慢與佛相近,慢慢與佛相契合,念佛當下煩惱不生,煩惱不起,這也就是佛所謂的涅槃,貪瞋癡永盡,煩惱畢竟不生,所以心可以是佛,因此我們常講:我心即是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即是我心,淨土即此方,此方即淨土,所以念佛也可以今生見到自性佛,所謂現前必定見佛,去佛不遠,不假方便自得心開。念佛念久了心地廓通,心裡明白、自在。所以三時繫念裡講:迷雲開而性天獨朗,妄塵盡而心地廓通。所以不假方便,自得心開,如染香人,身有香氣,此則名為香光莊嚴。所以大勢至菩薩在因地的時候,以念佛心入無生忍,也因為念佛因緣,在娑婆世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,所以佛問圓通,大勢至菩薩就講此念佛法門。

同時,大勢至菩薩也告訴大家,在因地的時候有一尊佛叫超日月光佛,這尊佛教導大勢至菩薩要都攝六根、淨念相繼的念佛法門,可得三摩地,斯為第一。所以對大勢至菩薩而言,念佛法門是最好的法門,可以念佛法門入三摩地。我們講念佛三昧,念佛需要專心,這顆心把祂念得跟佛一樣,很平靜、很平等、很專注、很清淨乃至很慈悲、很包容,這樣就表示從一個法門深入可以讓我們的心跟佛很相應。就像佛陀也告訴我們數息法,觀呼吸出息跟入息,可以用這個方法一直到涅槃。念佛法門也一樣,都攝六根,淨念相繼,可以得三摩地,入念佛三昧,此時要解脫就很快了!所以,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,不管是阿彌陀佛還是自性佛,都很殊勝。能夠見到自性佛如同有禪有淨土,如同帶角虎,現世為人師,來世做佛祖,可以參究出自心是佛,心佛平等,無有高下。如果不見自性佛,可以見阿彌陀佛,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所謂無禪有淨土,萬修萬人去,若得見彌陀,何愁不開悟,這也是一種方法。所以念佛極為殊勝,可以見自性佛,也可以得生極樂世界,重點是聲聲佛號裡要跟信、願、行相應。聲聲佛號當中也不離菩提心,四十八願就是阿彌陀佛的菩提心,我們也稱阿彌陀佛為大願王,發四十八大願度眾生,或許我們沒有阿彌陀佛的大願力,但是菩提心不能夠失去,我沒有辦法發大願,但是我可以為別人端一杯茶,我可以為別人搬一張椅子,我可以煮一餐飯來供養別人,我可以開一條路讓人來走,我們可以用微笑來供養人或是以幾句話來勉勵人,這不都是菩提心嗎?念佛也一樣,聲聲佛號裡面不離菩提心願,只要不離菩提心願就可以跟阿彌陀佛相應,所以佛號裡面要有信願行,要有菩提心願,能夠這樣的話,若得見彌陀,何愁不開悟,幾句共勉,我們繼續念佛!